
没有公路,土地资源缺乏,村里没有任何产业,这些因素成了大忠桥镇日晖塘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2016年,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村里的基础设施开始完善,产业也开始发展,不少村民还通过分散易地安置政策住进了新房,满怀喜悦地敲开了幸福的大门,一步一步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大清早,邓康生就来到自家的枳壳苗培育基地,乘着晴好天气他们要和工人们将自家的枳壳树全部施上肥,确保枳壳树有足够的养分来年茁壮成长。基地里大家挖坑、施肥、培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地里小树。可别小瞧这些树苗,在邓康生的眼里这一棵棵都是“摇钱树”。
作为村里的党员,邓康生在外打工、闯荡多年,让他放弃在外打工回家种枳壳,这份决心也得归结于邓康生对枳壳种植的前景看好。
日晖塘村村民 邓康生
一蔸树(产量)按50斤计算,干果大概卖的90块钱,湿鲜果大概卖的70多块钱,一亩大概有5000多块钱(收入)。
邓康生介绍,去年采摘下来的枳壳鲜果基本上都已经售出,剩下的一小部分也都趁着晴好的天气进行了切片、晾晒和封存。除了卖果,邓康生还成立了合作社自己培育枳壳苗,销售给附近种植户,拉着乡亲们一起干。
日晖塘村村民 邓康生
去年初次挂果收入是2万多块钱,根本不愁销路,因为饮片厂、药店老板都到这里来订购,以后打算把这个枳壳基地做大做强,多发展两个合作社,跟我种植一样的产品,带动他们发家致富。
“土柑橘”变成了“致富果”,当地不少村民也从这味苦中药中尝到了“甜头”。同村今年63岁的 袁大爷常年在邓康生的种植基地里务工,打药、除草、修枝、施肥-------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袁大爷做起这些事来是得心应手,一年下来在家里附近打打零工,也能赚个七八千块钱。
日晖塘村 脱贫户 袁春发
年年在这里都有事做,每个月都做得10多个工,赚得千多块钱一个月,我觉得老年人在家里能赚到这些钱,蛮开心、蛮满意了。
让袁大爷开心的还不止这件事,去年刚刚落成的新房让他有说不出的高兴。新家的卧室、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过去山沟里的土坯房、柴火灶、旱茅厕一去不复返,现在,他和90岁的母亲可以每天在社区里散步了。
日晖塘村 脱贫户 袁春发
家家户户都通了路,自来水都到家,小孩子读书又没多远,老人家就医村里就有医务室,方便得很。
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产业发展了,百姓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内生动力成了日晖塘村当前的头等大事。去年,村支两委引导群众建成村级活动中心,硬化扩宽村道公路4.5公里,新建便道公路1.2公里、新建水渠2365米、硬化山塘水库3口,彻底铲除了该村发展的“绊脚石”,许多村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油茶、药材、家禽、水产等主导产业,让贫瘠的小山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忠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 唐东凌
我觉得农村以后会有更全面的发展,在土地上肯定是规模化发展,降低种地成本,收入肯定会更高。另外一个方面,会有更多的特色产业在村里面建起来,包括特色的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会越做越好,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生活会更加美好。
责编:蒋敏杰
来源:祁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市委书记蒋良铁专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子顺专题
祁阳“两违”建筑及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专栏
改革潮涌 三湘竞发——聚焦2025湖南省两会
字在浯溪 祁阳有戏
祁阳市“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下载APP
分享到